在志愿军召开第五次战役总结会议时,第三兵团的代司令员王近山发表了一些直率甚至有些过激的话,结果引起了不小的风波。杨得志见状,赶紧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,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了,提醒他要注意言辞。王近山当时正因为战局不利而心情激动,根本没理解杨得志的好意,反而当场把他“卖了”——他当即就反驳了杨得志,显得十分冲动。
王近山是志愿军中的一员猛将,加入朝鲜战场的时间较晚。作为刘邓大军的王牌之一,他本想打个漂亮仗,却不幸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。第五次战役中,他所在的第三兵团竟然损失了一个师,这对王近山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。这个损失简直是志愿军历史上的重大失败,而王近山虽然有责任,但他也不是唯一的背锅者。毕竟,二野的将领们习惯了刘伯承的战术风格,刚接触彭德怀的战法时,难免有些不适应。
最让王近山痛心的,还是上甘岭战役——那场异常惨烈的战斗。虽然他是前线指挥员,但即便是像他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,也未曾经历过如此巨大的伤亡。尤其是第三兵团和十五军的伤亡非常惨重,王近山心如刀绞。那时他亲眼目睹一排排战士冲上去后接二连三地倒下。有一个连长拼尽全力冲回来求援,王近山气愤地质问道:“怎么不派通信员来?你连长怎么能擅离职守?”可连长含泪道:“全连就剩我一个了,没人可派了。”这时,王近山的心彻底崩溃,眼前的惨状让他无言以对。
展开剩余68%此外,还有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流着泪请求上前线:“首长,给我一个机会,我连美国兵都没见过,就这样被打断了腿,我死不瞑目啊。”这番话让王近山内心震动,但他无力回应。他深知,这样的战争让人难以承受,但又不得不继续。
王近山心头的怒火终于在第五次战役总结会上爆发,他不顾场合、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:“我的兵连敌人影子都没见到,就被敌人的炮火打死了,这战怎么打的?这就是放羊撵狗的打法,不讲战术,光是滥打仗,简直是在葬送我们的士兵!”他滔滔不绝地发泄着心中的愤怒和不满,言辞激烈,甚至连杨得志的劝阻也没能让他停下。
杨得志悄悄拉了拉王近山的衣袖,提醒他注意言辞,不要让彭老总生气。然而,王近山并没有收敛,反而甩开杨得志的手,激烈反驳道:“老杨,你别小动作,让我把话说完!”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。
令人意外的是,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听了王近山的发言并没有大发雷霆,反而轻轻叹了口气,沙哑的声音说道:“大家不要再互相埋怨了。虽然三兵团是由第九兵团指挥的,但总的来说,指挥权在志愿军司令部,责任我来承担。”他轻描淡写地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,这一番话让大家都深感震撼。
王近山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战术层面,他认为,志愿军在打仗时应更注重机动性,利用穿插、迂回和包抄战术,而不是与敌军进行正面阵地对抗。他提到,敌人的炮火非常强大,应该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接触,反而要争取近距离作战的机会。然而,这样的意见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全局考量产生了矛盾。彭德怀和杨得志等人站在全局角度,可能没有王近山的意见那样迫切和直观,但他们都是为了最终的胜利。
尽管王近山的意见有其道理,但他毕竟是战场指挥员,很多决策还是需要全盘考虑。最终,上甘岭战役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但我们最终赢得了胜利。
这段历史也反映了战争中的痛苦与矛盾,每一位指挥官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理解,但最终,大家都是为了打赢这场战争,牺牲和伤痛,终究是不可避免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